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2025年联合学术年会在我校召开

作者:徐珍 段明铿 发布时间:2025-04-28 浏览量:16

  4月21-23日,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2025年联合学术年会在我校举行。我校学术委员会主任、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主任王会军院士,我校校长、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陈海山教授出席会议。来自全国42所高校、科研院所和气象业务部门的260余名专家学者及研究生参会。开幕式由我校副校长赵强主持。

  陈海山和王会军分别致辞。陈海山在致辞中介绍了学校近年来在学科建设、科研平台、人才培养及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的进展,并强调全国重点实验室的获批对学校和大气科学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希望与会专家对学校大气科学学科建设多提宝贵指导意见,助力学校一流学科建设,以更高水平服务支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和气象现代化建设。王会军院士围绕气象灾害研究主题发言,指出当前破纪录的气象灾害频发,其变化规律和驱动机制呈现新特征,为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命题;同时呼吁加强气象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以大协同理念推动大气象发展。他还特别鼓励青年学者要勇于开拓创新,积极投身新领域、新课题的研究探索,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科技进步。

  本次会议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陆日宇研究员、周天军研究员、郄秀书研究员、南京大学杨修群教授、兰州大学田文寿教授、国防科技大学费建芳教授、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马耀明研究员,以及我校江志红教授等8位专家分别围绕天气、气候、环境、灾害、数值模式等主题作大会报告。

  会议设置了青年学者专场和分会场交流环节。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南海海洋研究所、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等科研院所,以及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国家气候中心、浙江省气候中心、南京气象科技创新研究院等业务部门的专家学者围绕“极端气候及气候动力学”“灾害天气与中尺度气象”“气象灾害监测与气候环境影响”等主题开展了深入交流。会议还设置了学术墙报展示环节,多位学者及研究生通过墙报展示了最新研究成果。

  本次年会学术氛围浓厚,集中展示了灾害性天气气候、气候变化等方面研究的最新进展,促进了气象领域学者间的合作,进一步提升了重点实验室及协同创新中心的学术影响力。

  本次会议前,气象灾害预报预评估与协同创新中心召开了团队首席科学家工作会,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召开了学术委员会会议,分别针对协同创新中心和实验室未来的建设和发展开展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和研讨。

王会军致辞

陈海山致辞

赵强主持

会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