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8年度学术年会暨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峰会顺利召开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4-15 浏览量:1024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为了研讨“国家急需、国际前沿”的气象领域重大科学问题412-14日,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8年度学术年会暨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峰会在江苏南京顺利召开。作为2019年全国气象科技活动周分会场活动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庆科技活动月的首场大型学术交流活动,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特邀专家、协同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及研究骨干等来自全国28所高校、科研院所、气象业务部门以及我校师生等近350名科研人员参加了会议。江苏省教育厅科技与产业处张兆臣处长,我校学术委员会主任王会军院士,党委书记管兆勇教授,副校长周伟灿教授、江志红教授、闵锦忠教授,科技处张新厂处长、李蓓蓓副处长等出席了会议。

年会现场

会议开幕式由副校长周伟灿教授主持。管兆勇教授、王会军院士、江苏省教育厅领导张兆臣分别致辞。管兆勇教授指出,在“人才强校”发展理念下,我校大气科学学科在教育部一级学科评估中名列全国第一,希望重点实验室和协同创新中心继续聚焦国际重大科学问题,面向地方经济发展急需,为气象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的成果、培养更多的人才。王会军院士充分肯定了重点实验室和协同创新中心2018年度取得的成绩,分析了当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期望更好地推动科学研究应用到业务工作中,加强合作交流,培养更多青年人才,储备科研力量,为我国乃至全球气象事业发展作出更多贡献。张兆臣处长表示,重点实验室和协同创新中心精准对接我国重大气象灾害的关键科学问题,解决了诸多科学难题,已成为国内外气象领域有重要影响的交流平台和科研阵地,显著提升了南信大及大气科学学科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期待重点实验室和协同创新中心再接再厉,勇创新高。

开幕式致辞

陈海山教授在2018年度工作报告中简要回顾了重点实验室和协同创新中心在科学研究、团队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的进展和标志性成果。2018年,重点实验室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加强国内外交流与合作,活跃学术氛围,充分发挥了科学研究和交流平台的重要作用;协同创新中心开展应用基础研究,注重协同融合,在承担重大科技项目、产出标志性成果等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并于2018年入选教育部首批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是江苏省目前唯一一家以省属高校为牵头建设单位的协同创新中心。

特邀专家报告及工作汇报

会议邀请南京大学谈哲敏教授作了热带对流与水汽辐合相互作用新理论:多时间合成Wave-CISK”、北京大学胡永云教授作了“Broken PNA at LGM”、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陆日宇研究员作了丝绸之路遥相关在早夏和晚夏的差异、国家气候中心宋连春研究员作了中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变化及影响、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郄秀书研究员作了青藏高原闪电和雷暴电荷结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傅云飞教授作了星载测雨雷达探测的强降水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复旦大学温之平教授作了“Interdecadal change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ropical easterly jet and tropical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ies in boreal summer”、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管兆勇教授作了“The Eurasia-North Pacific Oscillation in troposphere and Its Impacts on Winter Climate”的大会特邀报告。

会议现场交流

来自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国家气候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兰州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42位专家学者围绕“灾害天气与中尺度气象”、“气候动力学”、“海冰气相互作用与气候”、“陆面过程与气候”、“气候诊断、模拟与预测”、“大气探测与气象信息”、“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气候变化与灾害”八大主题分别作了专场学术报告,为参会师生带来了精彩的学术盛宴。同时,会议设置了学术墙报交流环节,部分学者及研究生以学术墙报的形式展示了最新研究成果。会议邀请与会专家对研究生墙报进行评分,评定优秀会议论文以示鼓励。

墙报交流

此次会议学术交流气氛浓厚,学术思想碰撞激烈,加深了科研人员对大气科学前沿关键科学问题的理解,总结了气象灾害领域重大研究成果,推动了气象防灾减灾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提升了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和南信大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