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2024年联合开放课题申请通知

发布者:何琼发布时间:2024-04-01浏览次数:436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创建于1995年,2012年通过教育部验收,更名为“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5年顺利通过教育部评估获“良好”等级,2020年再次通过教育部评估并获“优秀”等级。实验室主要针对东亚季风区重大气象灾害(洪涝、台风、热浪、大雾、灰霾、雷电等)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应用基础研究,旨在提高天气气候预报预测准确率和气候变化影响评估水平,为国家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支撑。

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协同创新中心)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牵头,汇聚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国家气象中心、国家气候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国防科技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等单位开展合作。2013年被认定为江苏省首批立项建设的协同创新中心,2018年入选教育部首批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2020年通过江苏省教育厅绩效评估并获A等级。

为高效发挥实验室和协同创新中心的开放平台作用,促进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实验室和协同创新中心本着“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机制设立联合开放课题,以资助围绕实验室和协同创新中心主要研究方向开展的创新性研究。欢迎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的科研人员申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对象

申报人要求为年龄在40周岁以下,具有博士学位或副高以上职称,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业务单位从事相关工作的科研人员。曾获本基金资助者不再资助,严格限制校内人员、协同创新中心成员申报。

二、主要资助方向

根据实验室和协同创新中心的研究方向及目标,开放课题将主要资助下列方向:

1.东亚季风变异及其机理

2.海-陆-气相互作用及其对东亚气候的影响

3.季节内振荡动力学及延伸期预报理论方法

4.对流层-平流层相互作用及其与天气气候的关系

5.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发生发展机理及其预报方法

6.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形成机理和预测

7.气象资料处理及融合同化技术

8. 大气成分变化与云雾致灾机理

9.气候变化检测、归因及影响评估

10.人工智能在气候预测、天气预报和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中的应用

三、申报要求

1.申请者需认真填写《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2024年联合开放课题申请书》(见附件,A4纸双面打印)一式三份,经所在单位主管领导同意并盖章后提交申请,同时将申请书电子word版提交至实验室邮箱。

2.研究期限为两年,外单位申请者须与实验室一名研究方向相近的研究人员合作申报。

3.拟资助项目8-10项,资助金额2-3万元/项。

4.获得课题资助者应按要求签署相关协议和合同,课题结束时提交课题总结报告及相关证明材料。

研究成果归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及研究者所在单位共享,要求发表学术论文2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篇,同时进行如下标注:

论文的第一或第二单位须标注为中文:“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英文:“Key Laboratory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KLME), Ministry of Education &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on Forecast and Evaluation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CIC-FEMD),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Nanjing, China”。同时注明受该课题资助。

在研开放课题负责人须参加实验室举办的学术年会并汇报课题进展情况。

符合上述要求的课题方可结题。

5.欢迎课题负责人来校进行短期访问和学术交流。

四、注意事项

1.申请截止日期为2024年4月25日(以寄出邮戳为准)。申请者需提交纸质申请书(一式三份,加盖公章)及电子申请书,纸质材料请通过邮政EMS或顺丰快递邮寄。

2.联系人:周老师;联系电话:025-58731578;E-mail:klme@nuist.edu.cn

3.地址:南京市江北新区宁六路219号,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邮编:21004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2024年4月1日


关闭